企业  人员  项目  信用
专注建筑行业二十年

迎峰度夏能源运输保障、绿色低碳产业稳健发展等相关资讯

所在地区: 山西-- 发布日期: 2023年9月9日
招标代理: “登录”才能查看此项内容。 招标业主: “登录”才能查看此项内容。
招标采购正文
  • 1.全力做好迎峰度夏能源运输保障有关工作
    2.力推绿色低碳产业稳健发展
    资讯1:(略)
    关于全力做好迎峰度夏能源运输保障有关工作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切实做好迎峰度夏能源运输保障,确保能源运输安全畅通,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略)
    一、充分认识做好迎峰度夏能源运输保障工作的重要意义。
    各地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6月(略)日全国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6月(略)日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总指挥(全体)调度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做好迎峰度夏能源运输保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认识当前各地复工复产加速、夏季用电需求激增,能源供应和运输保障形势的严峻性,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切实发挥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作用,加强调度指挥,强化统筹协调,压实工作责任,采取有力措施,全力确保迎峰度夏能源运输安全平稳有序畅通,为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经济社会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强有力支撑和保障。
    二、健全完善机制,细化实化举措。
    各地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要结合工作实际,成立迎峰度夏能源运输保障专项工作组或工作专班,充分吸纳借鉴冬春季能源物资运输保障的经验做法,制定工作方案,完善工作机制,细化工作举措,强化协同联动,及时会商研判,压紧压实责任。要坚持(略)小时值班值守,坚持一事一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及时协调解决电煤等能源物资运输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请各省(区、市)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7月6日前,将专项工作组或专班主要负责同志和联络员信息报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加强运行监测,全力保通保畅。
    各地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要加强统筹调度,保障能源干线运输和集疏运畅通高效。公路运输方面,对电煤运输的重点区域、重点通道、关键节点实施重点监测,加强协调调度,确保电煤等能源运输通道畅通。涉及电煤运输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应开通所有收费车道,最大限度提高收费站通行能力与效率;具备条件的,应开通电煤运输车辆专用通道,保障优先便捷通行。铁路运输方面,充分利用大秦、唐包、瓦日、浩吉、侯月、石太等铁路主要煤运通道运力,优先安排铁路装车和列车开行计划,增加电煤装车比重,对电煤列车加快放行,多措并举提高电煤卸车效率。水路运输方面,要加强对北方四港(秦皇岛港、唐山港、天津港、黄骅港)等重点港口的煤炭发运、港存情况等运行监测分析研判,对电煤等能源运输船舶优先过闸、优先引航、优先锚泊、优先靠离泊。加强航道船闸运行监测维护,及时协调堵点卡点。
    四、统筹运力安排,强化衔接协同。
    各地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要强化电煤铁路、公路、水路运输衔接协同高效顺畅。要提高主要煤炭生产基地与铁路专用线、煤炭中转港的公路运输和接驳效率,加强集运衔接。铁路运输企业要统筹安排运力,根据能源保供需要,加强重点电煤通道运输组织,重点加大晋陕蒙新煤炭主产区的铁路运力安排。要加强对北方四港等重点港口的协调调度,指导有关港航企业优先安排船舶船期,做好船舶运力和港口作业安排,加快提升船舶运输周转和港口装卸转运效率,做好重点电力企业煤炭运输保障。要强化铁路与港口协同联动,确保煤炭均衡到港,港存保持在合理水平。同时,加大进港煤炭铁路保障力度,加强卸车组织,避免卸车积压。
    五、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督办整治。
    各地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要加强协调沟通,加快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主动对接当地电力企业,摸清煤炭运输布局、路线和数量,及时了解企业生产、储存、消耗和运输保障等动态情况,提高动态分析研判的预见性和针对性,积极协调解决电煤等能源物资运输保障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于存煤处于警戒线以下的电力企业优先保障运输。对于企业在物流保通保畅方面遇到的困难,各地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要坚持“一企一策”“一事一办”,通过下发转办函、督办函等方式,紧盯问题督办,加强跟踪调度,积极协调推进解决。
    六、守牢安全底线,强化应急保障。
    据有关气象预测,(略)年汛期我国气候状况总体一般到偏差,区域性、阶段性的旱涝灾害明显,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各地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要指导监督各煤炭运输有关企业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煤炭运输车船、港口、航道通航建筑物及园区等基础设施设备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安全防护和巡查,强化人员安全培训,严格规范作业要求,守牢安全生产底线。指导督促有关单位特别要加强汛期重点时段、重点区域设施设备安全防护和巡查检查,强化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通航秩序维护,做好船岸衔接,指导有关港航企业确保船舶适装适航、船员适任、设施适用。要进一步完善电煤等能源物资运输应急预案,强化应急运力储备和人员准备,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出现涉及电煤运输的重大突发事件,要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资讯2:(略)
    力推绿色低碳产业稳健发展
    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既是我国产业转型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任务。必须统筹发展与安全,多管齐下推动产业产品升级减碳,促进用能用料源头减碳,加快技术创新应用减碳,发展精细治理安全减碳,加快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日前召开的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以“统筹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协商议政,对于如何进一步高质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覆盖经济社会方方面面,涉及生产、生活、生态多个维度。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既是我国产业转型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任务。对此,应充分统筹协调,着力推动构建绿色低碳产业多层次的发展空间。
    我国产业规模庞大、产业体系齐全,但产业结构偏重、产品附加值偏低、产业含碳量偏高及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压力较大。一方面,“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能源的基本国情,产业领域能源供给主要依靠煤和煤电;另一方面,一部分高耗能产品属于国家战略原材料,对市场供给稳定、产业体系完整和经济稳步增长有重要支撑作用,发展空间依然广阔。
    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要避免出现因传统能源和新能源“黑绿不接”引发“拉闸限电”“用能紧缺”,因高碳产业和低碳产业动能转换接续不畅导致经济增长大幅下行,因运动式减碳造成产业链供应链“断链”或引发“绿色通胀”等问题风险。必须统筹发展与安全,多管齐下推动我国产业稳中有进,加快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首先,推动产业产品升级减碳。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低碳、零碳和负碳产业,推动高碳产业和低碳产业动能转换,把产业结构调“轻”、碳排放量变“低”。加快钢铁、有色、石化等传统高耗能行业改造步伐,推动更多行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管理,依托市场机制倒逼高耗能、高碳排放的产能逐步退出市场。鼓励应用绿色低碳生产工艺技术的行业领先企业做大做强,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产能,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资源的利用率。
    其次,促进用能用料源头减碳。以非化石电力替代传统煤电,循序渐进推动新旧能源间优化组合和有序替代,对资源条件优势地区给予“煤改气”支持,鼓励地方和企业通过自建分布式光伏、绿电绿证交易等方式提高电力消费结构中非化石占比。加快用能设施电气化改造,适度增加富氢原料比重。开发和利用生物质等绿色低碳新材料,通过绿色原料转型实现根本性减碳。
    再次,加快技术创新应用减碳。实现“双碳”目标的根本在于技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聚焦可再生能源制备和储运、零碳流程重塑等领域,整合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强化关键核心技术、行业共性技术和工艺的研发攻关与应用推动,形成一批具有较强适用性的绿色低碳技术群。加强对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的资金支持,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模式、产品标准和管理经验,推动低碳技术以较低成本在行业广泛应用。
    最后,发展精细治理安全减碳。要科学分解减排任务和碳排放指标,分领域分步骤有序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要树牢底线思维,保障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强对“双碳”工作可能给能源、资源、产业、就业、金融等方面造成影响的前瞻研究,形成系统性风险应对方案。要加强精细管理,支持企业采用先进的低碳理念、技术和方法,加快数字化转型,建立全流程的减排管控模式,提升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竞争力。
查看完整内容>>

注册会员 享受贴心服务

标讯查询服务

让您全面及时掌握全国各省市拟建、报批、立项、施工在建项目的项目信息。

帮您跟对合适的项目、找对准确的负责人、全面掌握各项目的业主单位、设计院、总包单位、施工企业的项目 经理、项目负责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帮您第一时间获得全国项目业主、招标代理公司和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招标、中标项目信息。

标讯定制服务

根据您的关注重点定制项目,从海量项目中筛选出符合您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并及时找出关键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根据您的需要,向您指定的手机、电子邮箱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

咨询热线:4000-156-001
意 见
反 馈
在 线
沟 通

本站声明

《住建网》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批通过的拥有商标权合法网站;经过国家工信部ICP备案;最近发现有冒充本站工作人员,自称是“*建资质查询平台”、“全国**资质查询平台”,“*主任”,经我方核实这些所谓平台和本站无任何关系,如再发现类似上述这些“**资质查询平台”均为假冒,望大家直接报警。(本站商标证为《住建网》三个字,无任何多余字样或延伸词组,仿造必究,唯一运维单位是“住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内部工作人员查询入口为:>>>点击查询真伪
本站服务电话为:4000-156-001
本站服务微信为:13911585800
本站办公室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九号建设部大院内(100835)
《住建网》商标权利证书查看:>>>点击查看
《建设招标网》商标权利证书查看:>>>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