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  人员  项目  信用
专注建筑行业二十年

潮起台州|长潭水库:台州水利的四大历史超越

所在地区: 山西-- 发布日期: 2023年4月27日
建设快讯正文

开栏语

《潮起台州》,是全国首部地方水文化系列丛书《浙水遗韵》的分册,是一部讲述台州治水故事,弘扬台州水文化的专著。全书以台州水利遗产为主体,以流域治水历程为主线,讲述台州儿女波澜壮阔、感天动地的治水故事。在长期治水实践中形成的筑塘精神、浙东千里海塘建设精神、长潭水库建设精神等,与“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相通,它们进一步丰富了“山的硬气、海的大气、水的灵气、城的朝气”的台州城市精神。

全书共分为5部分。第一部分“水主沉浮”,选取标准海塘、台州府城、金清新闸和长潭水库4个工程,从多个角度介绍台州治水历程。第二部分“水利苍生”,以流域治水为单元,介绍始丰溪、永安溪、官河网、章安港、漩门湾、三门湾和大陈岛治水历程。第三部分“水艺载道”,介绍套井回填、潮汐发电、坝工技术等治水、用水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突出台州人民的治水智慧及其对推进行业发展的贡献。第四部分“水脉经注”,精选介绍历代台州治水文献,直观再现古代治水的真实故事。第五部分“水韵厚德”,介绍富有地方特色的涉水民俗,从精神文化角度展示台州人民对自然生态、水世界的感性认识,以及先进治水理念的形成与发展。今天起,台州水利微信公众号特节选部分章节,以飨读者。

总库容6.91亿立方米,灌溉农田104万亩, 解决饮用水人口300多万人,长潭水库,是名副其实的台州“大水缸”。在这一串骄傲的数字背后,是数以万计黄岩儿女舍弃家园、移民他乡的奉献,是数以万计黄岩儿女肩挑背扛,夜以继日,历时6年的付出。长潭水库,是一部浓缩的台州治水历史,是一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赞歌。长潭水库,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实现自我超越,成为台州现代水利史上的一座丰碑。

长潭水库大坝

温黄平原,其范围包括椒江干流以南,括苍-北雁荡山脉以东,乐清湾以北,东海以西,面积约为2358平方千米,农田面积长期稳定在100万亩左右,素来有“黄岩熟,五县足”之称,是台州粮仓,也是浙江省主要产粮区之一。温黄平原区域内,有永宁江和金清港两大水系。流域内港汊溪流,通过官河互联互通,构成四通八达的水路网络。永宁江主要支流西江,与南官河相连,并通过西江闸调节蓄排灌溉。虽然平原河网纵横交错,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多,用水量不断增加,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农业灌溉水源不足,而且排涝能力薄弱,粮食安全受干旱与洪涝灾害双重威胁。长潭水库的建成和配套工程的跟进,一举打破僵局,解决了生活饮用、农田灌溉等供水问题,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台州水利的四大历史性超越。

长潭水库工程:

从水患治理到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超越

永宁江,是椒(灵)江的重要支流,也是温黄平原重要的灌溉水源。永宁江,又名澄江,发源于台州市黄岩区上郑乡大寺基林场,自西向东贯穿黄岩中西部和北部,至三江口与灵江汇合后,由椒江流入东海。全长42千米,流域面积906.3平方千米。永宁江下游感潮河段可达 潮济,潮差为1—3米。历史上永宁江经常泛滥成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对永宁江的治理。1955年,时任省水利厅工程师卢秀袒,他首先提出在长潭修建水库的建议。卢秀袒老家就在永宁江上游的乌岩区,他的建议受到重视,黄岩县领导层立即开展实地调研,并在全县开展广泛讨论,听取群众意见。在这次讨论中,黄岩县提出了系统治理永宁江的思路,即在上游修建水库,在其下游三江口建闸,把西部山区的蛟龙锁在水库,把永宁江的潮水堵在大闸外,提高抗洪抗旱的能力。但限于财力,黄岩县决定先行解决上游修建水库的工作。

永宁江

省水利厅获悉黄岩修建水库的报告后,原厅长沈石如亲自赴黄岩、温岭勘察,认为温黄平原水利条件极差,必须建造—座较大的水库,才能解决温黄平原120万亩农田(包括未开垦的 20万亩海涂)的灌溉,消除旱涝的威胁,保证农业丰收,同时解决农田水利灌溉、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问题,并于1958年3月,派出一支由200多人组成的测量队和50多人组成的钻探队到永宁江进行实地测量、钻探,掌握修造水库第一手材料。

在工程选址上,工程师卢秀袒首先提议在长潭山和伏虎山之间建造水库大坝。测量队和钻探队根据掌握的各种数据,提出两个备选方案:一是在长潭建水库,在长潭至山头舟间建渠道,即卢秀袒方案;二是在断洋建水库,在山头舟建拦河闸。最后,经过专家认证,决定在长潭修建水库。县委正式向省委上报《黄岩县长潭水库计划任务书》。7月23日,省政府批准长潭水库列入国家基建计划。8 月 18 日,省委批准兴建长潭水库, 随后上报水利部。时任水利部副部长李葆华和时 任省委书记江华、时任副省长王醒都分别到长潭作实地考察,对保证施工质量等作了重要指示。

1958年10月1日,长潭水库工程正式动工。在省和专署领导下,黄岩县成立了永宁江长潭水电站修建委员会,县委抽调一个副书记和县委委员、部长等干部80多人,设立了长潭水电站工程指挥部,严密组织施工。建设工人则由黄岩、温岭、海门等各受益地区抽调。工人按军事化编制,以人民公社为单位成立民工团,以生产大队为单位成立民工营,以原高级社为单位成立民工连。每团人数1000—1500人, 每营300—500人,每连100— 120人。各单位按照部队标准配备领导干部,其中营以上干部由脱产党员干部担任。

完成开山支援任务摄影留念(1953年3月21日摄)

长潭水库建造期间,正遇国家三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 财力、物力非常匮乏,机械化程度低,施工条件恶劣。在“建好长潭水库,造福子孙万代”的激励下,县委和工地党委领导与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用铁锹、锄头、钢钎、扁担、手拉车等简陋的工具进行施工。大家热情高涨,不断涌现出“水上十姑娘”“飞腾突击队”“十八勇士”“一百零八将”“三八红旗手”“英雄连”“打岩全能 十姑娘”等先进人物、先进事迹。

工程1962年7月开始灌溉受益,1964年12月竣工。历经2000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共投放855多万个劳动工,终 于建成了台州水利史上第一座大型水库。

长潭水库,位于黄岩西部永宁江上游,因坝址在长潭而得名,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库。水库工程主要由大坝、溢洪道、泄洪隧洞、输水隧洞、电站厂房等组成。大坝坝型为黏土斜墙砂砾石壳坝,大坝长506米,坝顶高程43米,坝底高程7.5米,坝实高35.5米,防浪墙高1.2米。集雨面积441.3平方千米,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36米,最大库容7.32亿立方米,正常库容4.38亿立方米,兴利库容3.85亿立方米。1967年,又建成水电厂投产,装机容量9995千瓦,年平均发电量2000万千瓦时。长潭水库的建成,为温黄平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水、电基础保障。

长潭水库,灌溉农田面积约104万亩,形成了全省面积最大的长潭灌区;长潭水库,为台州市区及温岭、玉环等地300多万市民和数万家企业提供水资源保障,是台州名副其实的“大水缸”。

长潭水库,凭借其强大的生态调节能力,成为长潭库区和温黄平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和稳定的调节阀。长潭水库,是台州市最重要的大型水利工程之一,它由最初灌溉、发电的水资源利用工程,发展为事关台州人民生产发展、生活幸福和生态品质的综合工程。长潭水库,是台州水利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它实现了从治理水患,发展到为台州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服务,是台州水利的一次历史性超越。

长潭灌区工程:

从引水灌溉到灌区系统治理的超越

“黄岩熟,五县足”。温黄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台州的重要粮仓。

唐代,温黄平原人烟稀少,水利方面仅有小规模的池塘、堰坝等蓄引水工程。五代十国时,吴越王钱镠大兴浙东、浙西水利,形成了沟通永宁河和金清港两大水系的官河网络,并筑埭200余处, 灌田71万余亩。北宋元祐七年(1092) ,提刑罗适改埭为闸,兴建石湫、黄望、周洋、永丰等闸,候潮启闭,使局部地区的排灌得到统一。

南宋朱熹及其后来者,浚河、建闸并重,控、排并举,新建6闸、修复3闸,并疏浚多条河流,水利建设开始注重总体效果,初步形成一个河网蓄泄系统,从而提高灌排能力,使黄岩较快地发展成为台州重要的产粮区。

宋末元初,黄岩迭遭战祸,水利失修,生产受到严重破坏,后虽采取“劝课农桑”等政策,但限于人力、物力,水利建设仅以维修、加固为主,新建工程甚少。

明代,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围垦工程迅速崛起,明弘治至正德年间(1488—1521),筑成丁进塘、洪辅塘和四府塘,围涂新增耕地面积近10万亩。

清代康熙、乾隆、同治时期较为重视水利建设,浚河工程, 规模空前,如同治九年(1870) 正月,知县孙熹发动 20 余万人次疏浚南官河,日出勤达万余人。

民国二十二年(1933) 6月,建成西江闸,民国二十三年(1934) 8月与温岭县合建成新金清闸,继而又全面疏浚干支河道,取直永宁江的小里、戴家,西江的雅林、山西等汇,使平原地区河网蓄泄体系渐趋完整,水利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然而黄岩抗灾能力还很薄弱,全县河塘蓄水量只有约4900万立方米,平均抗旱能力不到20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岩县水利事业蓬勃发展。1950—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县政府用以工代赈或发放贷款的办法,发动群众修复、 加固、改造水利工程,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益。 1953—1957年“一五”计划期间,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和耕作制度的改革,对农田水利建设提出新的要求。该时期贯彻“小型为主、群众自办为主” 的水利方针。山区兴办蓄水工程,平原发展机灌。自1954年建成黄岩县第一座蓄水工程横街天赐湖水库后,从山区到丘陵掀起兴修小型水库的热潮,灌溉效益显著,群众称赞: “修库如建仓,蓄水如积粮。”

1956年,秀岭水库上马,至1957年,全县共建成水库35座,山塘46处。1958年,长潭水库动工建设,与之配套的灌溉渠道工程,也于1961年1月25日动工。1961年7月,灌溉渠道工程基本完成,长潭灌区随之形成并逐步完善。

第二道截水槽挖基完工现场(1959年12月30日摄)

长潭灌区,受益范围包括现椒江区(椒南)、黄岩区、路桥区、温岭市和临海市(沿江镇)等5个市(区) 。灌区总土地面积350万亩,设计灌溉面积105万亩,实际灌溉面积104.27万亩。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并兼有蔬菜、果林等经济作物,是浙江省大型灌区之一,也是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长潭灌区水利设施主要由骨干水源工程、骨干输水工程及其配套建筑物组成。骨干水源工程有大型水库1座,即长潭水库;中型水库4座,分别为湖漫水库、秀岭水库、太湖水库和佛岭水库;小型水库25座,以及山塘126座。骨干输水工程及其配套建筑物有总干渠,总长3.85千米,配套建筑物主要有2座水闸、1座倒虹吸;共2条干渠,总长50.44千米,其中江南干渠长15.49千米,主要配套建筑物有5座水闸,1个隧洞,1座渡槽;江北干渠,长 39.29千米,主要配套建筑物有9座水闸,1个隧洞,1座倒虹吸;支渠共3302条,总长4343.89千米,主要配套建筑物有146座水闸,27个箱涵。建有灌溉试验站一个, 持续50年为长潭灌区提供气象服务。由灌溉水源和总干渠、干渠、支渠以其他设施,构成了长潭灌区完善的灌溉系统。这个灌溉系统源源不断地向田间地头输水,使得长潭灌区成为浙江省灌溉面积最大的灌区。

长潭灌区的形成,得益于长潭水库的建成,也得益于1500多年历史的积淀。唐、五代时期,温黄平原上官河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便利的农业灌溉条件;两宋时期,罗适、朱熹兴修水闸,使得农业灌溉排蓄两便,成就了“黄岩熟,五县足”美誉,此后历代均有疏浚水道和新增耕地,使得温黄平原农业生产稳步发展。但真正消除了干旱与洪涝灾害威胁,却是得益于长潭水库和金清新闸的修建。

建设金清新闸,其与长潭水库形成合力,共同解决温黄平原水患灾害,是台州人民的夙愿。1963年2月,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会同温岭、黄岩两县完成《温黄平原水利规划》,明确温黄平原水利建设主要任务是治理水旱灾害,完成长潭水库灌渠工程318千米,拓浚水渠135千米;并将金清闸外移工程列为远期工程。1977年8月,两县完成第二次《温黄平原水利规划》,重点解决金清水系治涝问题,以金清闸外移为主要内容,决定金清闸外移至剑门港。1985年5月,完成第三次《温黄平原水利规划》,重点解决永宁江流域和金清水系排涝问题。1986年12月,编制完成第三次规划补充报告《温黄平原水利规划补充报告》, 明确了永宁江治理、长潭水库大坝加高、金清闸外移、江口引水灌溉、葭芷闸等系列工程。温黄平原三次重要水利规划,逐步明确了综合治水的总体思路。

三个重要规划先后落地,长潭灌区配套的输水灌渠和设施不断完善;灌区内官河网、金清港和永宁河等先后得到整治疏浚;永宁闸和金清新闸的建成,与长潭水库等供水水源,共同形成了温黄平原“上蓄”“中通”“下排”三大水利举措,从根本上解决了蓄水和排水的问题,消除了干旱与洪涝灾害两大威胁。这种大范围的跨区域、跨流域兴修水利,上下游工程统筹协调,形成合力,产生了“1+1>2”的效果。这样的规模和成就,自是与朱熹治水不可同日而语。跨区域、跨流域合作,长潭水库实现了从灌溉工程到系统治水、系统工程的历史跨越。

金清灌区灌溉试验重点站,位于金清镇金塘 村,为长潭灌区重点站。试验站始建于 1982 年, 是浙江省现存最早的灌溉试验站,也是全省三大 灌溉试验站之一。该站已经无中断地积累了 40 年 的灌溉数据,为研究浙江省东部沿海平原农业耕 作区粮食生产用水的基本特点及环境特征,提供 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长潭引水工程:

从水源保供到山海水城幸福共生的超越

改革开放后,台州南部各地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淡水资源逐渐成为制约其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为破解这一难题,台州市按照“统一规划、联合引水、远近结合、分期实施、合理负担”的原则,持续实施引水工程。

黄椒温联合供水工程,以长潭水库为供水水源,采用隧洞取水,管道输水的方式,向主城区供水。供水工程从长潭水库大坝左岸打洞取水,引至风家岭消能调压池后,原水经黄岩区城关镇中心泵站增压,分2条管线,东至椒江水厂,南经路桥至泽国水厂,全长61.47千米。1995年10月26日,正式建成通水,一期工程引水规模为日均 28 万吨。一期工程的建成,使台州温黄平原百万人民期盼饮用长潭水库清泉的夙愿成为现实,从根本上解决生活、生产用水的困难,对台州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效益。此后五年,供水工程年均用水量增幅在15%左右,平均日供水量已达19.8万吨, 最高日供水量达23.2万吨,达设计能力的 92.8%。

台州供水工程二期工程,是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扩建,供水范围为椒江、黄岩、路桥三区及温岭、玉环的重点城镇,受益人口126万。原水经台州水厂集中净化后,分别向椒江、路桥和温岭、玉环两方向输送。二期工程于2004年2月28日正式开工。2007年8月29日,核心工程台州水厂建成通水,开始向路桥、温岭泽国供水。2008年3月23日,温岭段管线建成通水;7月26日开始向椒江市区送水。12月21日,长潭水库饮用水输水到玉环岛。台州供水工程二期工程,全长97千米,穿越台州南部5个县(市、区) 、100多个村居,供水规模日均达49万吨。一、二期工程供水总规模达日均74万吨。台州中心城市形成双线环状供水格局,南片的用水矛盾得到 阶段性缓解,特别是玉环市经过长距离的供水工程,喝上了清冽甘甜的长潭水。诗人赞曰: “君 住九峰山,我住玉环岛。山中开渠道,地下铺涵管。行程跨南北,惠民三百万。你我素不识,共饮水一潭。”

台州供水工程三期工程, 于2016年9月29日动工,引水规模为日均33万吨,南北互备规模为日均9万吨,铺设引水管线77千米,配水管网646千米。

台州市南部湾区引水工程 (四期) ,2018年5月27日开工,该工程以长潭水库、朱溪水库为水源,以黄岩区院桥镇占堂村为起点,接入台州市引水工程原水管线,途经温岭市、玉环市。在温岭市大溪镇设置接口向温岭供水,在玉环市清港镇新建净水厂,并接入玉环市清水管网。近期设计供水规模日均15万吨,最终规模日均30万吨。输水线路总长40.56千米,其中隧洞里程总长度约23.5千米,管道里程总长 度约17.1千米。

长潭水库建设场景

供水工程仍在进行,供水纪录仍在不断刷新。台州供水工程,不仅解决了台州市水资源南北分布、季节分配不均衡的矛盾,也打破了水对城市发展的约束,让城市发展摆脱了对水源的依赖, 改变了逐水而聚、沿水而居的传统城市发展模式。不断延伸拓展的输水管网,如同城市发展的血脉,将台州南部各城市、乡镇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城市抱团、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长潭水库,作为目前台州最大的集中式供水水源,成为台州“二次城市化”发展的战略资源。正因为这样,长潭水库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和生态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台州市积极推进长潭库区生态创建工作,在库区划定生态缓冲带,对主要入库溪流进行湿地建设,综合治理库区山、水、林、田、湖、草,取得了非常明显的生态效益,对库区和温黄平原生态修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台州市高度重视长潭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于2020年10月出台了《台州市长潭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为长潭水库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打造了重要“护身符”。该条例成为浙江省第一部对单个饮用水水源地进行立法的地方性法规。同时,实行全流域水质自动监测全覆盖,通过技术手段确保供水安全。正是通过科学护水、精准护水、依法护水,长潭水库让百姓喝上了放心水、健康水,让台州人民拥有了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山、海、水、城和谐相处、幸福共生。从有水喝到喝好水,从生活供水到生态护水,是人们对水与人、水与城、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跨越,也是长潭水库由民生工程向生态工程,由生活供水向生态护水的一次跨越,是山、海、水、城和谐相处、幸福共生的跨越。

长潭水文化工程:

从建库精神向城市精神的超越

长潭水库,位于黄岩城区以西20千米处的永宁江上游,因水库大坝建在青龙山与伏虎山之间的长潭而得名,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供水为主,结合发电、淡水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库, 也是温黄平原灌区的大型骨干工程。目前,水库 灌溉面积105万亩, 灌区涉及三区二市(黄岩区、 椒江区、路桥区、温岭市、临海市) ;水电厂装机容量已增至11900千瓦,供水受益人口达 300万。

长潭水库建设场景

长潭水库建造期间,正值国家三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财力、物力非常匮乏,机械化程度低,施工条件恶劣。工人们凭借“建好长潭水库,造福子孙万代”的精神支持,在没有任何现代化工具的条件下,用铁锹、锄头、钢钎、扁担、手拉车等简陋的工具进行施工,挖土运土720多万立方米,筑起大坝高程43米、顶宽6米、坝顶长506米大型水库。县委和工地党委领导与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声势浩大的劳 动竞赛中比、学、赶、帮、超,确保每个任务顺利完成,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每天都在工地上涌现。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同样体现在大坝抢险中。1960年8月1日至13日期间,超强台风接二连三袭击,导致水库工程内山洪暴发,水位从11.43米猛升至27.85米。工地上的勇士们,以血肉之躯与洪水拼搏,经过7个昼夜的连续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洪保坝的胜利。在长潭水库建造期间, 每一位劳动者用自己的汗水、泪水,甚至鲜血,凝结的这种艰苦奋斗精神,历久弥新。

让人感动的,还有当地群众,他们顾全大局, “ 舍小家、顾大家,顾集体、顾国家”。当时,他们还向县委写出4000多份表示愿意搬迁的决心书。从1959年2月开始至2009年前后分6批进行移民,有8176户,3万多人被迁。拆迁房屋2.2万多间,淹没耕地28500多亩。甘于奉献的精神,同样体现在参与水库建设的建设者身上。为了水库建设,有63名建设者奉献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有67人致伤致残,这都值得后人对他们表示敬意与怀念。

长潭水库,为台州的经济社会全面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水资源保障,奠定了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艰难的建设过程中,勤劳勇敢的台州人民孕育、凝结了“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长潭水库建设精神。它所蕴含的时代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写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样本”。长潭水库建设精神,融入垦荒精神、和合文化内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建设长潭水库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将激励我们凝心聚力再创辉煌。长潭水库,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是台州人们心中的一座精神丰碑。

吃水不忘挖井人。为了纪念长潭水库修建历史,长潭水库建成后,在大坝北端,建成黄岩长潭水库及工程建设陈列室,通过照片、实物等方式,展示长潭水库修建的艰难历程。后在原址改建为黄岩长潭水库建设纪念馆,增设了长潭水库灌区模型,历史照片100多幅,展出劳动工具、施工器具等实物资料50多件,文字史料近8000字,全面翔实地反映了长潭水库的建设历程。同时,编写《长潭水库志》,拍摄《长潭魂》纪录片, 详细记录长潭水库精神的孕育、形成、发展过程。

长潭库区人民,在修建水库中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今天,他们仍然在为库区生态保护和水源保护无私地奉献,演绎新时代“甘于奉献”的精神。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台州人民也正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反哺回报库区人民的付出。通过设立专项资金,不断完善长潭水库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构建生态保护者与受益者的良性互动关系。积极帮助库区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做深做实湖泊文化,积极助力库区百姓增收致富,让他们在共同富裕的大道上越走越宽阔。在新时代,长潭水库建设精神,不断地演绎着奋斗与收获、奉献与回馈的真实故事,奏响“先富带后富”和“共同富裕”的时代强音。

长潭水库,凝结成的“艰苦奋斗、甘于奉献” 工程建设精神,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和时代价值。从水利工程建设精神转化为台州城市精神,这是台州水利的历史性跨越。

长潭水库库区

结语

长潭水库,从最初的治理水患,发展到服务工农业生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从单一水资源开发利用,到为台州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功能转变,是台州水利的一次历史性超越。

长潭灌区,与金清新闸、永宁闸和系列输水渠道配合; 与官河网、金清港和永宁河沟通对接,共同形成了温黄平原“上蓄” “中通” “下排”水利布局,从根本上解决了蓄水和排水的问题,消除了干旱与洪涝灾害两大威胁。从一个灌溉系统,引水灌溉,转变为系统治水、系统灌溉,实现了单一工程向系统工程的历史跨越。

台州供水工程,解决了水资源南北分布、季节分配不均衡的矛盾,打破了水对城市发展的约束,改变了城市布局和发展模式。通过生态修复、提升水质,深化了人与自然、人与城市、人与生态关系的认识,推动了生态治水、系统治水理念和思路的转变,实现了由生活供水向生态护水的历史跨越,实现了山、海、水、城和谐相处、幸福共生。

长潭水库,凝结成的“艰苦奋斗、甘于奉献” 工程建设精神,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和时代价值。从工程建设精神转化为城市精 神,这是台州水利的历史性跨越。

长潭水库,是“二次城市化”建设的要素保障,是生态安全的重要调节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水源,也是现代台州水历史上的一座精神丰碑!

长潭水库,举足轻重!

来源:《潮起台州》

编发:奚巧芝

校对:王俊

审核:蔡毅

按照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条信息受业主方委托独家指定在中国建设招标网 www.jszhaobiao.com 发布

注册会员 享受贴心服务

标讯查询服务

让您全面及时掌握全国各省市拟建、报批、立项、施工在建项目的项目信息。

帮您跟对合适的项目、找对准确的负责人、全面掌握各项目的业主单位、设计院、总包单位、施工企业的项目 经理、项目负责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帮您第一时间获得全国项目业主、招标代理公司和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招标、中标项目信息。

标讯定制服务

根据您的关注重点定制项目,从海量项目中筛选出符合您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并及时找出关键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根据您的需要,向您指定的手机、电子邮箱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

咨询热线:4000-156-001
意 见
反 馈
在 线
沟 通

本站声明

《住建网》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批通过的拥有商标权合法网站;经过国家工信部ICP备案;最近发现有冒充本站工作人员,自称是“*建资质查询平台”、“全国**资质查询平台”,“*主任”,经我方核实这些所谓平台和本站无任何关系,如再发现类似上述这些“**资质查询平台”均为假冒,望大家直接报警。(本站商标证为《住建网》三个字,无任何多余字样或延伸词组,仿造必究,唯一运维单位是“住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内部工作人员查询入口为:>>>点击查询真伪
本站服务电话为:4000-156-001
本站服务微信为:13911585800
本站办公室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九号建设部大院内(100835)
《住建网》商标权利证书查看:>>>点击查看
《建设招标网》商标权利证书查看:>>>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