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  人员  项目  信用
专注建筑行业二十年

2023年高新区 示范区信息第14期

所在地区: 内蒙古-乌兰- 发布日期: 2023年8月8日
建设快讯正文
<$[信息内容]>beginZJEG_RSS.content.begin

本期要目

○上半年高新区财政收入圆满完成“双过半”目标

○上半年高新区、示范区盟级重点项目建设实现“双过半”

○高新区“三个聚焦”全力助推园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高新区汲取“千万工程”好经验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高新区喜获自治区224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

○高新区首家“博士工作站”揭牌

○住建部明确城市更新底线要求 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

○湖北省出台防汛救灾预警叫应“十条措施”

【主要指标】

上半年高新区财政收入圆满完成“双过半”目标。略(财政金融局)

上半年高新区、示范区盟级重点项目建设实现“双过半”。35个盟级重点项目开复工项目31个,开复工率88.6%,完成投资59.1亿元,同比增长47.8%,完成年度计划50.3%。(经济发展局)

上半年高新区工业及城镇生活总用水量达1136.47万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水1063.95万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93.6%,同比减少163.48万立方米;城镇生活用水72.52万立方米,包括居民生活用水35.05万立方米,建筑用水9.99万立方米,行政事业单位用水15.12万立方米,商业用水12.15万立方米,特种行业用水0.21万立方米。(乡村振兴办)

1—5月高新区“四上”企业劳动工资平稳增长。“四上”企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20699人,同期增加1685人,同比增长8.86%;从业人员工资总额16366万元,同期增加739万元,同比增长4.7%;从业人员平均工资7247元,同期增加859元,同比增长10.6%。(经济发展局)

1—5月高新区金融保险业整体运行平稳。驻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3.27亿元,同期增加11亿元,同比增长17.67%;各项贷款余额71.32亿元,同期减少1.35亿元,同比下降1.85%。盐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和新能源行业贷款余额25.5亿元。保险业金融机构保费收入516.12万元,同比增加22.3%;赔付支出159.6万元,同比下降45.75%。(经济发展局)

【重点工作】

高新区“三个聚焦”全力助推园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一是聚焦服务保障。通过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现场宣讲银行普惠金融优势产品和普惠金融服务政策,组织工业企业入驻全国“信易贷”融资服务平台,协调融资10.38亿元。开展科技创新平台载体申报摸排及培育库建立工作,摸排2023年拟申报科技创新平台载体29家,培育9家企业入选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8家企业入选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对入库企业实行“一对一”精准帮扶,持续壮大科技创新主体。二是聚焦政策引领。对15家优质中小企业开展“服务送上门、政策找企业”行动,对3家自治区级创新型企业和6家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企业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今年,组织6家企业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企业申报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家企业申报自治区级创新型中小企业。三是聚焦调查研究。从园区发展、企业培育、产业循环、科技创新等方向确定9项调研内容,深入开展课题调研,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经济运行、产业发展、政策落实等方面困难提供精准服务,有效保障园区经济平稳运行、企业健康发展。(投资促进局)

高新区强化项目用地服务保障 全力以赴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聚焦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精准配置土地要素,为重点建设项目有效落地提供强力支撑。截至目前,先后组织上报16个项目建设用地报件,涉及面积113.05公顷。其中,7个项目建设用地已获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批复面积12.37公顷。一是提前介入,当好项目用地保障的“服务员”。科学研判建设用地需求,积极主动与土地意向人对接,摸清用地需求,谋划出让时序、出让方案,为项目早落地、早竣工、早投产、早达效提供坚实的用地保障。二是明确节点,当好项目用地保障的“联络员”。建立重点项目管理台账,实行重点项目“销号式”管理,完成一项,销号一项。安排专人负责对接阿左旗自然资源局和有关单位,明确责任主体、工作任务,限时完成上报工作,确保拟出让土地按计划进入挂牌交易程序。三是活用政策,当好项目用地保障的“加速员”。依据两区总体规划、土地市场状况及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用足用好用活国家产业用地优惠政策,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限出让等方式供应产业项目用地,提升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及时组织企业召开专题推进会,一次性向内蒙古亨途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内蒙古庆华集团乌斯太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内蒙古瑞达泰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26个用地单位下达用地报批资料告知清单。(示范区国土局)

高新区汲取“千万工程”好经验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一是守住返贫底线,加大监测对象帮扶力度。不断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先后组织开展摸底排查2次,共采集797户2028人信息,无返贫人员;累计为121名困难学生发放教育资助资金8.65万元,为11户脱贫户发放小额贷款42万元,为一般农牧户1697户购买防返贫保险。二是践行人民至上,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认真落实惠农惠牧政策和资金监管,确保惠农惠牧补贴资金规范、足额发放。今年以来,共发放惠农惠牧补贴资金项目9项,发放金额973.87万元,发放1829人次。三是强化综合整治,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全面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建成垃圾中转站2座,配套环境清理整治车辆31辆,推动实现从“要我建设美丽乡村”到“我要建设美丽乡村”转变。全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先后实施高新区2019—2020年森林植被恢复项目、阿拉善盟内蒙古西部荒漠综合治理一期及示范区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四是把握系统观念,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统筹乡村振兴与产业振兴关系,将高新区所辖嘎查集体合作社承包绿化养护面积和养护费用分别增加至682.73公顷和1004.73万元,保障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开展企业与嘎查结对帮扶,组织4家企业为巴音敖包嘎查捐赠产业扶持资金30万元。(乡村振兴办)

【工作动态】

6月份高新区统计名录库新增企业26家。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新增企业26个、变更企业65个、剔除企业1个。截至目前,统计名录库入统企业法人单位1371个,环比增长1%。(经济发展局)

高新区对乌兰布和工业园区和巴音敖包工业园区实行封闭化管理。其中,乌兰布和工业园区设置卡口6处,含通勤卡口3处、普货车辆专用卡口2处、危货车辆专用卡口1处;巴音敖包工业园区设置卡口4处,含通勤卡口1处、普货车辆专用卡口2处、危化品车辆专用卡口1处(暂未开通)。(城乡建设局、党群服务中心)

上半年高新区土地实现收益近亿元。完成17宗各类用地土地供应,面积117.13公顷,实现土地收益9703万元。以挂牌出让方式供应12宗土地,其中,工业项目用地88.93公顷、新能源项目用地2.35公顷、物流仓储项目用地6.82公顷、住宅项目用地5.55公顷、重点保障了园区工业、基础设施、新能源等项目用地;以划拨方式供应5宗土地,供应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3.48公顷。(示范区国土局)

高新区加快直达资金支出奋力答好“期中卷”。截至6月28日,分配下达直达资金15120万元,分配进度99.9%;实际支付直达资金7723万元,支付进度51%。(财政金融局)

高新区喜获自治区224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共组织园区企业39个工业项目申报8个项目类别的自治区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其中,6个项目获得自治区工信厅2023年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2240万元。(投资促进局)

高新区首家“博士工作站”揭牌。“内蒙古科技大学博士工作站”正式揭牌,未来将以“博士工作站”为“纽带”,搭建起“政、校、企”紧密联结的“桥梁”,共同打造“政校企”合作新模式。(党群服务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中盛工程公司社会实践基地在高新区揭牌。今后双方将深化在校企联合育人、人才输送等环节的深度融合,以“实践基地”为载体,以“园区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为抓手,积极构建互带互动、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校企合作新格局。(投资促进局)

高新区3家企业与内蒙古科技大学签约。内蒙古大中实业化工有限公司、阿拉善沪蒙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幸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内蒙古科技大学矿业与煤炭学院、应急管理产业学院围绕人才培训、咨询服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等领域,进行深入交流并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为校外实习基地揭牌。(本刊)

高新区3个项目完成节能审查转报工作。分别为内蒙古庆华集团乌斯太精细化工有限公司20万吨/年高温煤焦油深加工、国能阿拉善高新区百万千瓦风光氢氨基础设施一体化低碳园区示范项目配套14万吨绿氢合成氨和内蒙古灵圣作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80000吨氰化钠项目。(行政审批局)

国能阿拉善高新区百万千瓦风光氢氨基础设施一体化低碳园区示范项目配套14万吨绿氢合成氨项目通过专家技术审查获取环评批复。项目总投资130000万元,环保投资2480万元,占总投资1.91%。(行政审批局)

高新区强化安全教育培训 筑牢园区发展根基。召集驻区危险化学品及非煤矿山、冶金工贸等八大行业60余家企业,邀请安全生产领域知名专家开展安全生产培训。目前,已组织驻区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240余人次,分批次进行集中培训;组织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培训机构对合成氨、氨基化、重氮化、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操作等工艺特种作业人员150余人次进行专业培训;组织90余家企业对1万余人次开展内部自主培训。(应急管理局、党群服务中心)

高新区多元化解劳动争议 为盟域社会治理“加码”。通过分析两区用工情况和劳动纠纷案件类型现状,指导多家规模企业建立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和多元化调解员培训制度,全力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截至目前,共建立各类调解组织56个,培养培训调解员62名,打造金牌调解组织8家,累计完成调解案件28起。初步建立起基层平台调解、仲裁机构调解两道防线层层把关的劳动争议调解体系,基本实现劳动争议社会化“大调解”格局。(示范区综合办)

高新区启动“阳光家园计划”残疾人托养服务项目。联合阿拉善盟新希望助残公司以入户走访形式,与8名精神、智力、重度残疾人家庭现场签订《2023年“阳光家园计划”托养服务协议书》,根据残疾人家庭“急难愁盼”做出针对性服务规划。按照协议,新希望助残公司将对高新区、示范区8户就业年龄段内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开展助洁务、陪护、维修等托养服务。(示范区疾控局)

上半年高新区发放失业保险待遇420万元。其中,为406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74.5万元,代缴医疗保险费31.6万元;为1173名失业人员发放补助金168.1万元;为1008名在岗职工发放职业技能提升补贴145.8万元。(党群服务中心)

上半年高新区12345热线为民解忧1223件。按期响应率100%,按期办结率95.9%,解决率96.8%,回访满意率99.1%。(行政审批局)

6月份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共办理各类事项6859件。其中,审批事项257件,其他服务事项2678件,税款征收及收缴水电费等日常业务3924件。(行政审批局)

高新区一处户外劳动者驿站、两个爱心小屋正式投用。户外劳动者驿站内桌椅、空调、饮水机等设施齐全,满足“电可充、冷可取暖、渴可饮水、累可歇脚、伤可用药”等需求。已累计建成15家户外劳动者驿站,服务户外劳动者2000余人;“爱心妈咪小屋”“工娃小家”位于阿拉善农村商业银行乌斯太支行,24小时全天候免费对外开放,分别设置儿童娱乐区、母婴室等功能区域,满足孕期、哺乳期女职工的特殊需求。(基层党建办、党群服务中心)

高新区开展汛前隐患排查和物资准备工作。对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排查,装填720余袋防汛沙袋放置在110国道集贸市场,确保安全度汛。(市政服务中心)

高新区市政道路修补工程全面完工。重点对贺兰区、巴音敖包工业园、乌兰布和工业园、乌兰布和示范区破损、坑洼、塌陷的市政道路进行修复。截至目前,共修复市政道路15条,面积约3160平方米。(市政服务中心)

高新区、示范区举办工伤预防培训班 筑起安全生产“防护墙”。培训对工伤防护知识、工伤事故案例分析、《工伤保险条例》、应急预案与处置等内容进行讲解,两区各相关部门、驻区各企业安全生产负责人、人力资源管理(劳资)负责人90余人参加培训。(示范区综办)

【重点关注】

住建部明确城市更新底线要求 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住建部印发的《关于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通知》提出,要明确城市更新底线要求。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鼓励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和微改造,防止大拆大建。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不随意改老地名,不破坏老城区传统格局和街巷肌理,不随意迁移、拆除历史建筑和具有保护价值的老建筑,同时也要防止脱管失修、修而不用、长期闲置。此外,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安全发展理念贯穿城市更新工作各领域和全过程,加大城镇危旧房屋改造和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力度,确保城市生命线安全。通知强调,要坚持城市体检先行,将城市体检作为城市更新的前提,把城市体检发现的问题短板作为城市更新的重点;发挥城市更新规划统筹作用,依据城市体检结果,划定城市更新单元,建立项目库,明确项目实施计划安排;强化精细化城市设计引导,探索优化适用于存量更新改造的建设工程审批管理程序和技术措施,构建建设工程设计、施工、验收、运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人民日报)

13部门: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商务部等13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在改善消费条件、丰富居民消费业态方面,提出在居民“家门口”(步行5—0分钟范围内),优先配齐购物、餐饮、家政、快递、维修等基本保障类业态,引进智能零售终端,让消费更便捷;在居民“家周边”(步行15分钟范围内),因地制宜发展文化、娱乐、休闲、社交、康养、健身等品质提升类业态,让消费更舒心。发展“一店一早”。支持特色化、多元化的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推动品牌连锁便利店(社区超市)进社区,搭载代扣代缴、代收代发、打印复印等便民服务,提高便利化程度。以早餐店、小吃店、“便利店+早餐服务”“互联网+早餐服务”等为主体,构建多层次早餐供应体系,增加网点密度,丰富早餐品种,保障居民“吃得好”。补齐“一菜一修”。支持菜市场(菜店)标准化、智慧化改造,拓展服务业态,提升环境、卫生和质量,促进放心消费、惠民消费。规范有序发展集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于一体的社区工坊,明码标价,提供平价维修服务。服务“一老一小”。鼓励按照适老化标准建设改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支持养老机构利用配套设施提供社区养老服务。探索发展社区食堂,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鼓励建立社区护理站,为行动不便的失能、残疾、高龄、长期患病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护理服务。发展嵌入式、标准化的托育机构和托育点,提供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计时托等平价服务。在政策保障方面,提出将超市、便利店、菜市场等纳入保障民生、应急保供体系,将智能快件箱、快递末端综合服务场所等纳入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微利、公益性业态给予房租减免、资金补贴等支持。鼓励探索社区基金模式,规范运营管理,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按相关规定落实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支持政策。(中国政府网)

湖北省出台防汛救灾预警叫应“十条措施”。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分级负责的预警叫应机制。湖北省防指要求各地各相关部门要落实落细叫应措施,明确预警信息叫应标准,规范叫应方式,确保“有叫必应、有应必答”,实现“叫得快、应得也快”。为加强灾害风险研判,省防指明确,当收到暴雨等红色预警信息后,由本级防指组织成员单位会商研判,结合实际提出“关、停、撤、转”等管控措施,明确预警叫应具体任务。同时,建立面向公众和面向防范应对责任人两条预警主线,精准发布预警信息,当发布橙色、红色预警时,各级防指及水利(水文)、自然资源、住建、文旅、应急等行业主管部门,要针对专业预警信息,扁平化叫应,明确叫应的具体对象、启动条件等,规范应答方式。发布橙色、红色暴雨预警时,必须采用电话叫应,确保临灾预警信息第一时间直达乡(镇)、村行政责任人和基层单位防汛责任人。为确保人员安全转移,建立完善人员转移避险方案预案,明确转移责任、预警信号、转移路线、避险点等,严格落实人员转移避险五级“包保”责任制,确保灾害来临前应转尽转、应转必转、应转早转,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此外,进一步强化应急值守、灾情处置、防汛宣传教育、应急救援保障等措施,确保险情发生后迅速反应、快速到位,保障受灾群众吃、穿、住、行、医等基本生活条件。(湖北日报)

ZJEG_RSS.content.end<$[信息内容]>end

按照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条信息受业主方委托独家指定在中国建设招标网 www.jszhaobiao.com 发布

注册会员 享受贴心服务

标讯查询服务

让您全面及时掌握全国各省市拟建、报批、立项、施工在建项目的项目信息。

帮您跟对合适的项目、找对准确的负责人、全面掌握各项目的业主单位、设计院、总包单位、施工企业的项目 经理、项目负责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帮您第一时间获得全国项目业主、招标代理公司和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招标、中标项目信息。

标讯定制服务

根据您的关注重点定制项目,从海量项目中筛选出符合您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并及时找出关键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根据您的需要,向您指定的手机、电子邮箱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

咨询热线:4000-156-001
意 见
反 馈
在 线
沟 通

本站声明

《住建网》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批通过的拥有商标权合法网站;经过国家工信部ICP备案;最近发现有冒充本站工作人员,自称是“*建资质查询平台”、“全国**资质查询平台”,“*主任”,经我方核实这些所谓平台和本站无任何关系,如再发现类似上述这些“**资质查询平台”均为假冒,望大家直接报警。(本站商标证为《住建网》三个字,无任何多余字样或延伸词组,仿造必究,唯一运维单位是“住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内部工作人员查询入口为:>>>点击查询真伪
本站服务电话为:4000-156-001
本站服务微信为:13911585800
本站办公室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九号建设部大院内(100835)
《住建网》商标权利证书查看:>>>点击查看
《建设招标网》商标权利证书查看:>>>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