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  人员  项目  信用
专注建筑行业二十年

东西湖 加快打造“中国网谷”建设一流国家级开发区

所在地区: 湖北-武汉-汉阳区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15日
建设快讯正文

图片附件

国家网安基地核心区已基本建成。

图片附件

TCL空调武汉智能制造产业园,成为东西湖智能制造产业的代表。

图片附件

创想三维产业园生产3D高速打印机远销海外,是近年来落户东西湖的又一智能制造企业。

图片附件

1958年,12万围垦大军肩扛泥土修筑东西湖大堤。 (资料图片)

图片附件

冬日暖阳的东西湖大堤纪念碑。

图片附件

位于东西湖区南部“临空港科创大走廊”的宝龙达电脑新工厂。 本版图片均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倪娜 通讯员 晏君 徐一帆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 通讯员 黄立 李方进

湖北武汉,长江奔涌、百湖密布,水资源与湿地系统之丰富。在这座因水而兴的城市里,东西湖区因湖而得名。

在武汉西北,汉江、汉北河、沦河、府河四水环抱,合围出东西湖这片495平方公里的神奇热土。

新中国成立之初,东西湖还是一片荒湖沼泽,直到1958年围垦建区才形成行政建制,成为武汉市的一个行政区。

从1958年到2023年,短短65年间,东西湖经历了农业立区、工业兴区、改革强区三次跨越,一步步完成从农业区到工业区再到国家级开发区的层层蜕变。

65年沧海桑田,65载栉风沐雨。

回望历史,不难发现,东西湖的每一次跨越,都得益于“乘势而上、自力更生、久久为功”的12字精神。

第一次跨越,东西湖乘上国家“二五”计划的时代大势,依靠12万围垦大军肩挑背驮、筚路蓝缕的艰辛付出才得以建区,自力更生的围垦精神从此刻入了东西湖的文化基因,久久为功建成了武汉市最大的粮油副食品供应基地。

第二次跨越,东西湖抢抓国家改革开放的时代机遇,白手起家、敢闯敢试、借资借智,将自力更生的精神发挥到了极限,久久为功完成工业积累,实现了到国家级开发区的“三级跳”。

第三次跨越,东西湖乘上建设网络强国的时代东风,承接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的国之重任,锐意创新、自力更生,久久为功打造以“1+4”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全区经济攀上新的高峰。

新时代,新起点。

东西湖人在65年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海纳百川的移民精神、自力更生的围垦精神、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白手起家的拼搏精神。这些精神传承至今,如同涓涓溪流汇入大海,最终不断完善、丰富、凝聚形成了“乘势而上、自力更生、久久为功”的中国网谷精神,指引全区干部群众向着建设“中国网谷”而全速进发。

发轫

乘国家“二五”计划之势 12万大军自力更生围垦建区

2023年12月4日上午,在东西湖区李家墩的府澴河岸上,东西湖大堤纪念碑巍然矗立,碑文字迹清晰可见,静静向世人讲述着65年前那段轰轰烈烈的围垦建设史。

据碑文记载:东西湖区位于汉口张公堤外,在原汉阳、孝感、黄陂、汉川四县境内。“土地肥沃、易于耕种,但地低环水,汛期洪水淹没,一片汪洋,汛后荒原袒露,绿草茸茸。不仅地利湖益未尽,反而钉螺繁生,血吸虫病严重,灾害往复。”

循着碑文的记载,让我们将历史的书卷翻回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一五”计划有7项重点建设工程落户武汉,武钢、武重、武锅、武船等一批“武字头”企业让武汉迅速成长为全国性重工业基地。工业人口迅速增加,导致全市副食品供应十分紧张,亟须兴建一座以畜牧、蔬菜、粮棉为主的综合性城市近郊农场。于是,1957年8月,国务院批准将东西湖围垦工程列入国家第二个五年计划。

在原东西湖养殖场老场长叶运苟的记忆中,那是在1957年11月15日的早晨,日出的微光才从远处垄岗冒头。随着围垦指挥部一声令下,等候已久的武汉义务劳动者们在张公堤三金潭两公里长的堤基线上挖下了围垦大堤工程第一锄。后来,省内孝感、黄冈等地以及河南支援而来的12万余人会师于此。

“大家顶风雪,冒严寒,抢晴天。物资运输不进来,就在污泥水滩中铺筑碎石公路,工程机械少,就用肩扛背驮运土。”参与围垦的老人们回忆,经过逾百日奋战,翌年4月7日,近60公里的东西湖围垦大堤终于胜利筑成。大堤起于张公堤三金潭,终到新沟,接汉江大堤,组成垦区防洪圈把整个东西湖围成了独立水系,从此令东西湖永绝水患。后来在1983年、1996年、1998年、2016年多次大洪水中,东西湖大堤牢牢将汉江、府澴河的“洪魔”锁在堤外,成功拱卫大武汉安澜。

1958年7月,东西湖围垦工程全面竣工,10月增设东西湖区行政建制,东西湖正式成为武汉市的行政区。

一堤成,百业兴。防洪工程结束后,东西湖广大干部群众挖沟围垸、拓荒建场,先后开挖干支沟73条,总长400余公里,建设吴家山、慈惠墩、蔬菜场、奶牛场、棉花场、水稻场等十余个国营综合农场,真正让湖区耕地保收,荒原变良田。

据统计,1957年冬至1958年春,东西湖在垦荒的土地上播种面积有14.7万亩,当年生产的粮食、皮棉均破百万公斤,蔬菜破三千万公斤,夺取了垦荒建场后的第一个丰收年。从上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全区粮食、蔬菜、棉花年均产量分别达到了武汉市年均产量的50%、20%和74%。1981年,全区年产成鱼0.24万吨、鲜奶1.16万吨、生猪8.2万头、蔬菜6.6万吨和粮食9.5万吨,分别占武汉市的29%、53%、47%、19%和56%。按当时人均口粮计算,可满足全市主城区近五分之一人口一年的需求。

至此,东西湖人久久为功,成为武汉名副其实的“米袋子”“菜篮子”“奶瓶子”,完成了国家“二五”计划交付的历史使命。

发展

乘国家改革开放东风

自办开发区成功实现“三级跳”

1978年,改革开放的东风吹拂神州大地,东西湖工业开始萌芽,因为采取了“工业服务农业”的发展方针,逐步建立起适应东西湖国营农场建设与发展需求的工业体系。

1982年,东西湖率先在全省国营农场中推广承包制、租赁制和厂长负责制,区办、场办、队办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到1991年总数达到了230家。其中诞生了东西湖啤酒厂、东西湖棉纺厂等一批知名企业。据介绍,东啤当时年产能达到5万吨,跻身全国十大啤酒厂行列,生产的啤酒“行吟阁”行销全国;东棉的产品则远销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国家,承担了当时武汉市40%的纯棉布出口任务。

1992年,南巡东风吹响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号角,东西湖也加快发展的步伐。1993年,东西湖引入香港新世界集团,以土地换得起步资金,修路、建厂、招商,自办区级开发区——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3年7月,东西湖推动区内企业与台湾统一集团合资建厂,统一成为首家入驻东西湖的台商,也成为吴家山经开区的首个大企业。随后,东西湖人趁势而上,先后吸引亚东水泥、华城电机、台湾玻璃等百余家企业入驻,一跃成为继东莞、昆山之后大陆地区第三大台资密集区。1993年,武汉市批复设立武汉吴家山台商投资区,东西湖完成了从区级开发区到市级开发区的跨越。

市场大门打开后,各大企业纷至沓来,东西湖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和农业等基础优势,围绕食品加工产业持续发力,百事可乐、乐百氏、雪花啤酒、光明乳业等食品企业纷纷落户,形成了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食品加工企业密集区,区域经济实力更是一日千里。2000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吴家山台商投资区为省级开发区,东西湖完成从市级开发区到省级开发区的跨越。

2003年,东西湖区对区内各园区进行规范统一,逐步规划形成机电、物流、食品、临空、高新和现代服务业等六大产业园区,由此迸发出全新的生产力,形成了食品、机电、物流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函复湖北省人民政府和商务部,同意武汉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到2013年又正式更名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发力

乘网络强国建设东风

久久为功“中国网谷”

2013年更名后,东西湖人孜孜以求,试图寻找下一次跨越式发展的机遇。这期间,东西湖在全省首创开发区和行政区“区区合一”的管理体制,使开发区管理的区域由19平方公里扩展到全域495平方公里,有效实现机构精简、资源整合。同时,东西湖抢抓“工业倍增”发展机遇,开辟工业版图“新战场”,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战略产业聚集并重,全区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

2012年,全区完成33平方公里工业倍增发展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将食品产业园、保税物流园、台商工业园、海峡科技园四个功能产业园区连成一片,奠定了“大开发”格局。2013年,全区21.5平方公里的工业倍增发展区二期顺利完成建设,成功向西延伸,使西部区域成功搭上了工业化的发展快车。2014年,全区已实现80平方公里工业园连片开发,率先在全市实现工业发展区基础设施全覆盖。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有了大平台和大载体,各类优质项目纷至沓来。据2017年东西湖区政府工作报告统计,2012年至2016年,东西湖共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85亿元,在全市率先建成80平方公里工业倍增发展区,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137亿元,累计引进项目318个,协议总投资1787亿元。

随着实力的蓄积达到“临界点”,一场新的时代机遇到来。

2016年9月30日,中央网信办正式批复,支持武汉市开展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下称国家网安基地)建设,并将基地确定在预留空间最美、选址地段最好、配套服务最优、交通最为便捷的东西湖区。

近年来,我国网络安全共治共建工作不断推进、成果丰硕,但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凸显。而东西湖勇担时代使命,肩负起了建设网安基地、为国家培育英才的重任。

在中央网信办和省市大力支持下,东西湖集中资源力量,推动网安基地一步步从规划图纸变为现实场景。

7年来,国家网安基地一期核心区基本建成,网安学院、培训中心、展示中心、会展酒店等陆续投入使用,配套服务功能日益完备;武大、华科两所“双一流”高校入驻办学,2500余名师生在网安学院开展学习和科研;承接中央网信办等培训200余场,累计培训超2.5万人次。浪潮、武汉数据集团、奇安信、华为、新华三等知名企业陆续入驻,注册企业达220余家,初步建立起覆盖硬件安全、通信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的网络安全和大数据产业链。网安基地成功入选工信部2022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湖北省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初步形成。

在“一谷引领”下,东西湖区又主动开辟新赛道,先后引进京东方、天融信、宝龙达等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网络安全、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使传统的食品、机电、物流“三驾马车”逐步蜕变升级为以“1+4”为主导的产业体系——“1”是指网络安全与大数据产业;“4”是指电子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食品大健康和现代商贸物流产业。

与此相伴随的是,东西湖区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3年的500亿元相继突破1000亿元、1500亿元大关,2022年达到1652.11亿元;工业产值从2013年的802亿元相继突破1000亿元、1500亿元、2000亿元大关,2022年达到2062亿元;常住人口从2013年的50.1万人增长到2022年的92.55万人。

按照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条信息受业主方委托独家指定在中国建设招标网 www.jszhaobiao.com 发布

注册会员 享受贴心服务

标讯查询服务

让您全面及时掌握全国各省市拟建、报批、立项、施工在建项目的项目信息。

帮您跟对合适的项目、找对准确的负责人、全面掌握各项目的业主单位、设计院、总包单位、施工企业的项目 经理、项目负责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帮您第一时间获得全国项目业主、招标代理公司和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招标、中标项目信息。

标讯定制服务

根据您的关注重点定制项目,从海量项目中筛选出符合您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并及时找出关键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根据您的需要,向您指定的手机、电子邮箱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

咨询热线:4000-156-001
意 见
反 馈
在 线
沟 通

本站声明

《住建网》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批通过的拥有商标权合法网站;经过国家工信部ICP备案;最近发现有冒充本站工作人员,自称是“*建资质查询平台”、“全国**资质查询平台”,“*主任”,经我方核实这些所谓平台和本站无任何关系,如再发现类似上述这些“**资质查询平台”均为假冒,望大家直接报警。(本站商标证为《住建网》三个字,无任何多余字样或延伸词组,仿造必究,唯一运维单位是“住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内部工作人员查询入口为:>>>点击查询真伪
本站服务电话为:4000-156-001
本站服务微信为:13911585800
本站办公室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九号建设部大院内(100835)
《住建网》商标权利证书查看:>>>点击查看
《建设招标网》商标权利证书查看:>>>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