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  人员  项目  信用
专注建筑行业二十年

鄂托克前旗数字乡村绘制“智慧新蓝图”

2024-04-01 内蒙古-鄂尔-鄂托克前旗
所在地区: 内蒙古-鄂尔-鄂托克前旗 发布日期: 2024年4月1日
建设快讯正文

  智慧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展望,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释放数字红利催生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必由之路。

  鄂托克前旗作为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扎实推进以解放生产力、发展数字乡村为导向、高效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为目标,全面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在农牧业生产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广泛应用,实现农牧业数字化、数字农牧业产业化、农机农艺高效融合高效发展,走出了一条以数字赋能、科技引领撬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子。

  科学规划智慧农牧业“新蓝图”

  鄂托克前旗地处蒙陕宁三省区交界,位于北纬37°44′~38°44′,东经106°26′~108°32′。辖区总面积1.218万平方公里。全旗辖4个镇、68个嘎查村、17个社区,常住人口9.3万人,其中乡村常住人口数3.8万人。辖区属于中温带半干旱荒漠化草原气候,寒暑交替,四季明显。年平均气温8.4℃,年平均无霜期156天,年平均积温3060.4℃,年平均降水量为263.9mm,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占年降水量的37~81%。年平均气压为866.7hPa,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年平均相对湿度50%,日光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3009.9小时。鄂托克前旗地处农作物种植、畜牧养殖黄金带,交通便利,通讯网络完善,2023年全旗农作物播种面积106.3314万亩、牲畜总头数为221.15万头只,基本草牧场、牲畜、水浇地人均拥有量居鄂尔多斯市首位,是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输出重要基地。全旗农牧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9%,耕种播收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是自治区畜牧业机械化示范旗,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70%以上,接连获评2016-202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旗。

  鄂托克前旗始终坚持农牧业、农村牧区优先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高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结合全旗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建设数字乡村,做好顶层设计,明确目标、重点任务,制定《鄂托克前旗数字乡村试点建设(2021-2023)三年行动方案》,并建立了“数字乡村”试点建设领导小组、行业部门联动机制建设、大数据中心提供技术支持的统筹推进机制,立足全旗农牧业资源禀赋和产业化优势,截至目前已投入5200万元,搭建起“1+1+3+N”数字乡村建设体系(创建一个数字乡村人才工作站、一个农村牧区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区,打造一个数字乡村产业示范村、一条数字乡村示范街、一批家庭农牧户,实施提升农村牧区网络设施水平工程、推广应用“一张图”管理服务工程等13项数字化提升工程)。统筹使用农村综合性改革试验试点项目、推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等,实施智慧农牧业项目,整合共享涉农涉牧数据资源,建成以乡村振兴战略指挥、农牧业人工智能决策、数字乡村公共服务、动物疫病监测数字化云平台为主的“四个平台”和大田种植管理设施园艺管理、家庭牧场管理、智慧农机管理、农情一体化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六大应用”系统为主的乡村智能运营中心以及智慧农牧业示范基地,高质量、高标准推进智慧农牧业建设,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创新六化联动,高效落实,全力提升智慧农牧业“新高度”

  在具体推进实践中,鄂托克前旗注重协同联动,加强试点工作统筹协调、资源整合、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有效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打通信息壁垒,推进集约共享,释放数字红利,通过试点示范,形成农村牧区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广大农牧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智慧农业发展情况。智慧农业智慧化升级改造示范基地及示范户27个,建成大田种植示范基地18个、设施园艺示范基地1个、智慧家庭示范农牧户4户、智慧大田示范户21户。如宏野农牧业公司,实现大田作物与智能温室大棚的在线管理和智能化监测,并示范联动漫水塘村、马场井村等1200多农户共同发展。发展智慧牧业,助力昂素镇牧户吉雅新建集牲畜智能饲喂、消毒加湿、空气净化、粪便处理和分群饲喂等自动化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养殖棚圈,实现了畜牧生产全程可视化远程即时监管和疫情监测,有效降低了人力劳动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并引领辐射周边42户农牧户建成全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肉羊短期育肥养殖棚圈。

  二是涉农数字资源系统化整合。建立完善农村牧区基础信息资源库,通过大数据中心优化数据智能分析,逐步形成农村牧区大数据治理决策模式。建设乡村振兴智能运营中心,集现代农业领域相关指导政策文件、现代科学技术、智慧化应用场景、农业发展历程、取得成果和未来建设规划等为一体,兼具参观展示和科学教育功能。定制化研建“鄂托克前旗数字农业综合决策分析平台”,实现玉米、辣椒、苜蓿等农作物的自动识别,结合三调数据、农业保险、农牧民土地确权数据,为全旗玉米、辣椒、苜蓿等农作物补贴发放提供数据支撑。

  三是经营主体专业化培育。积极培育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村牧区经纪人队伍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模式,支持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做大做强,组建蔬菜、肉牛、肉羊、绒山羊、农机社会化服务“五大产业联盟”,“订单合同型”“服务协作型”“流转聘用型”“股份分红型”等典型利益联结模式联农带农作用逐步显现,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持续完善。

  四是便民服务精准化落实。按照“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目标,建成覆盖旗、镇、嘎查村三级协同服务体系。注重用信息化手段把治理和服务连接起来,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办理,以“i前旗”智慧移动平台手机APP为载体,开通农牧民补贴、气象预警、农技科普、农畜产品交易信息等一手农情资讯查询便民服务模块,为广大农牧民提供功能齐全、信息丰富、专业权威的气象和农业一体化综合服务。

  五是产业发展集约化管理。依托内蒙古自治区首家旗县级大数据中心,率先搭建全区首个乡村振兴战略四级指挥平台,建设“数字乡村大脑”,统筹整合全旗各类相关信息系统,全面归集农村牧区相关数据,利用云计算技术存储、大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智能分析处理,对全旗特色优势农畜产品进行精细化生产管理。通过搭建社采集、村审核、镇管理、旗调度的纵向指挥模式,实现乡村振兴“一张图”管理。

  六是乡村治理数字化推进。推动农村牧区网络覆盖,把乡村治理和数字化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展基础信息采集、事件处置、矛盾纠纷调处、民生服务等工作,不断改善村容村貌、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群众生产生活条件。4G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煤改电户数达到7700户;68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100%,户厕改造完成率94%,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洁有序。

  强化要素保障,激发活力,全面打造智慧农牧业“新模版”

  在推动智慧农牧业建设中,鄂托克前旗深化改革创新,紧紧围绕农牧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充分发挥网络、数据、技术和知识等新要素的作用,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不断催生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助力鄂托克前旗农牧业产学研用一体化、农产品质量监管信息化以及产品发展品牌化。

  一是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鄂托克前旗与华中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柔性引进现代农牧产业关键领域高端人才4名、吸纳本土农牧业领域专家13名、联合4支农牧业专业技术服务队和57名乡土人才组建人才团队,重点围绕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生产经营智能化、科技推广应用、农牧业经营主体等内容,设置协同创新发展方向,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农业科技创新平台,高质量地培育和转化科技成果,有效提升了智慧农业技术服务决策水平。

  二是推进农产品质量监管信息化。研发上线数字农业综合决策分析平台,运用卫星、航空遥感监测技术实现地块、作物识别,集成物联网基础设施实现天气与灾害智能预警、病虫害自动判定等,对种植区内作物的长势和品质进行三维实时监测、评估和管控。针对温室作物,使用采集终端及各类传感器采集各类农业数据,结合无线网络、移动通信等方式实现信息传输,通过作业终端实现农业生产设备控制与农业生产全过程监控。同时,针对种植户通过手机便捷使用智慧农牧业的需求,定向对接“i前旗”APP,接入数字农业模块,提供精确到田的种植操作指导,为种植户提供精细化的种植管理建议,实现“全程化、保姆式”技术指导服务,农户坐在家里就能监测到自家农田里的“一举一动”,下达管理指令。

  三是助推农牧业产品发展品牌化。充分发挥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重要功能和巨大潜力,大力推广智慧农牧业,从经济、环境、资源等各方面有效控制农业投入成本,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有vb;l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耕地土壤等资源,农牧业品牌、产量和效益稳步提升。“鄂托克前旗羊肉”入选国家第一批地理标志名录,被确定为“第二批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三段地活畜交易市场的畜产品价格指数成为引领中国西部畜产品市场价格的风向标;香菇种植基地及宏野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等描绘出鄂托克前旗乡村振兴新蓝图。

  四是提炼智慧农牧业体系标准化。总结智慧农牧业试点示范基地成功经验,剖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炼出一套智慧农牧业标准体系,加快了智慧农牧业推广应用。目前,在旗域已形成智慧水肥一体化标准种植体系、智慧畜牧养殖户标准体系。接下来,将从农机原装自动导航、玉米精量点播机应用方面形成标准化体系。但在标准化智慧农牧业推广过程中,智慧设施设备成本较高、需要加大政策补贴力度。

  深入剖析问题,实事求是,全心应对智慧农牧业“新动力”

  在推进数字乡村体现建设、大力发展智慧农牧业过程中,受多种先天条件制约,确实存在各类问题。鄂托克前旗各部门加强协同、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力量投入,凝心聚力,逐步攻克难关。把问题当成工作中的“新动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实事求是、深入剖析,想办法、找办法,全力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网络薄弱。鄂托克前旗客观上“地广人稀”,全域虽已全部覆盖4G信号,但信号质量、信号强度在部分区域偏差。

  二是智慧设施设备成本高。智慧农牧业属于新型领域,先进传感器、智能化设备、智能化农机设备成本普片偏高,产品精细化程度不高、大部分是组装产品、,实际应用中科技含量不高,适用性不强,数字化精准程度不高、核心技术研发不足。囿于农牧业发展进程、农业产业亩均效益较低,现阶段农牧户自费购买智慧化设施设备的意愿极低,需要增加政策补贴力度,平衡农牧户成本收益,大力推动智慧农牧业设施设备研发制造产业链精细化技术建设推广应用,通过规模效益均摊研发成本,逐步形成良性产业循环。

  三是智慧农牧业专业人才紧缺。农业农村社会广阔,智慧农牧业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客观上形成了智慧农牧业专业人才紧缺。需要加大校企、社会培训力度,加大新型数字专业农牧业人才培养力度、政策保障力度。

  步入数字乡村试点国家第一序列的鄂托克前旗,智慧农牧业取得重要进展,数字乡村试点示范效应不断扩大,乡村4G深化普及、5G创新应用,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农牧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贡献率大幅度提升。

  2024年,鄂托克前旗通过积极申报实施各类重大项目,快速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拓展数字化农牧业产业链条,以项目带动旗域数字化建设。目前,已开工建设的2.6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中全部配备水肥一体化设备、墒情、苗情监测,为大田种植提供智慧化决策保障;通过智慧农牧业产业园建设,实现带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种植业高效节水,集中体现智慧化、数字化、集约化;通过20万亩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建设智慧水肥一体化设施、农机智慧无人作业、玉米提单产社会化服务平台等实现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的应用落地,实现玉米单产提升,同时,极大推进了数字农牧业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谋划申报国家数字畜牧业创新基地建设(肉羊品种)极大提升本地农牧业农头企业的数字化、信息化能力,辐射带动区域牧户养殖的智慧化数字化能力。力争年底,包括大田种植、设施栽培、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农牧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40%。

按照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条信息受业主方委托独家指定在中国建设招标网 www.jszhaobiao.com 发布

注册会员 享受贴心服务

标讯查询服务

让您全面及时掌握全国各省市拟建、报批、立项、施工在建项目的项目信息。

帮您跟对合适的项目、找对准确的负责人、全面掌握各项目的业主单位、设计院、总包单位、施工企业的项目 经理、项目负责人的详细联系方式。

帮您第一时间获得全国项目业主、招标代理公司和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招标、中标项目信息。

标讯定制服务

根据您的关注重点定制项目,从海量项目中筛选出符合您要求和标准的工程并及时找出关键负责人和联系方式。

根据您的需要,向您指定的手机、电子邮箱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

咨询热线:4000-156-001
意 见
反 馈
在 线
沟 通

本站声明

《住建网》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批通过的拥有商标权合法网站;经过国家工信部ICP备案;最近发现有冒充本站工作人员,自称是“*建资质查询平台”、“全国**资质查询平台”,“*主任”,经我方核实这些所谓平台和本站无任何关系,如再发现类似上述这些“**资质查询平台”均为假冒,望大家直接报警。(本站商标证为《住建网》三个字,无任何多余字样或延伸词组,仿造必究,唯一运维单位是“住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内部工作人员查询入口为:>>>点击查询真伪
本站服务电话为:4000-156-001
本站服务微信为:13911585800
本站办公室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九号建设部大院内(100835)
《住建网》商标权利证书查看:>>>点击查看
《建设招标网》商标权利证书查看:>>>点击查看